裁员,终身雇佣制,考编及背后的玄学
最近和朋友谈起他的一个朋友被裁员的事,以及谈到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感觉可以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先说这位被裁员的先生,叫他A君吧。
A君就是我之前经常说的、在过去运气6年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人群中一员,他在2022年当然毫不意外处在运气下降通道,只是他的不是普通的下降,而是断崖式的下降。
前年A君从国外回来,在一个大厂上班,做的是最热门的项目,资薪也是同行最高的,年薪超过了7位数字,然后A君就买了一个著名开发商的房。但A君所在的项目在过去一两实际进展非常缓慢,更看不到盈利的时间表,当然该大厂也根本不需要这个事业部盈利。
在今年的4月份,A君所在的部门被战略裁撤,绝大部分的人都被裁员,只有极少部分得到转岗,即使转岗的资薪也被大幅下调。A君被裁之后在求职软件上转了无数圈,hr们开出的资薪全部都只有他当初的一个零头,连还月供都不够,其他福利就更别说了。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交楼,当然也就卖不了,失业了还要想办法还贷。
最近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他只是最极端的一个。A君遇到的问题就是运气,但放大了这个问题却是过去几年的资本泡沫。
关于A君之前服务的大厂,即使普通员工也是薪资超级高的,普遍是其他小厂的4到5倍。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员工能力超强、一个抵俩,而是几个大厂之间互相抬价,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垄断地位。
大厂将薪资提高,既有管理层自身对薪资回报的要求,也是维护自身行业地位的手段。当大厂将行业的薪资水平提高到不合理的状态,其实就是在定义了一个行业的门槛,高技术、高学历的都会被他们收于麾下、极大地提高了后来者的进入成本,最终长期垄断一个行业。用高的薪资趟过每一条路,让后来者无路可走。
当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看到新科举子从皇宫门口鱼贯而入,他说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他不仅是说,大唐已经将天下的才子都收为己用,让这些才子为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更是在说大唐潜在的对手已经没有人才可用、再也威胁不了李家的江山。
大唐没有江山永固,而个人运气也有起伏。
我的朋友由此谈到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不是一种更适合普通人的制度呢?
显然日本的资本家还是资本家,资本家就是为了追逐利润,既然要追逐利润,那么资本家自然是不会付出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
终身雇佣制的制定和执行在我看来实际是有利于资方的早期发展和扩张。
既然,资本家不会付出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那用“终身”这个时间尺度来考量,员工整个职业生涯总工资实际上会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平上,总额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所谓的在终身雇佣制必然的结果是工资前低后高、逐步增加。
1、在雇员年轻时期,薪资起点低,资本家获得了超额利润,有利于企业草创时期猥琐发育和扩张;整个日本都普遍使用终身雇佣制,年轻人只要是打工,必然就要接受较低的工资起薪;
2、在雇员中年时期,薪资达到平均水平,资本家获得正常利润水平,但此时日本的企业已经发展出规模,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整体利润回报也可以;这些中年雇员通过熬资历熬上来,为维护自身利益没有变革的欲望,当然也会继续为企业服务,所以日企的特点就是“稳定”,当然可以说是“僵化”,所以产品稳定。
3、在雇员成为了老员工之后,薪资水平就会超过正常水平,资本家就要为过去的发展买单,企业发展就进入到瓶颈;若公司的海外市场可以继续扩张还好,否则企业就必然会走下坡。
终身雇佣制的资薪结构必然会降低了企业的活力,社会的活力。
从命理的角度看,在终身雇佣制的背景下,绝大部分人的运气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除了进入大型企业的入职考试可以发挥作用之外。终身雇佣制的关键在于企业老板的管理水平、运气,当然还有的就是所谓的国运,而日本的国运就是掌握在美国手中。
最后,关于考编。
有个段子说,宋江招安表明宇宙的尽头是考编。最近一段时间,考编是一个最热的话题。
考编涉及到上升通道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公平的问题。
但,考编上岸的结果和日本人通过考试进入大型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其中一点就是上升的通道相当窄。因为企业中更多是需要人做事,能晋升到管理岗、高级管理岗的机会是相当小的。所以这些大型日企内卷相当严重,且不是卷王之王就必然可以得到晋升。除了极个别人中龙凤之外,在终身雇佣制的日企中要出人头地,在命理上说要“官”和“印”,所谓“印”就是出身、长辈提携。
命中没“印”,即使是金子,发出光芒也容易被上位者视而不见。这就是为何很多考进去了也会郁郁不得志的原因。
当然,有些人在考试之前就已经发挥“印”的优势,提前占坑。日剧中类似的剧情就非常常见。
当然,要分析背后的逻辑,看个人的人际关系模型就可以了。
有朋友会问,若无运气加持、又没人提携,那如何才能破局呢?当然是好好读书,少年时候好好读书;少年时候没有好好读书则现在好好读书,读书不怕迟;或者掌握一门手艺傍身。
有一门手艺,容易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