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的风水怎样?
问:江门的风水怎样?
答:你好,我是土生土长的江门风水师李丰毅,我相信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和我的微博。
笼统的说,好。
但是具体是怎样呢?这真不能说的清楚。因为这个问题的主体“江门”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指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江门”是指什么哪里。不同的人,对江门指代的范围是不同的。
最狭义的江门是仅指竹排头以西,羊桥市以东,江门河以北,高第里以南的范围。广义上的江门可以扩展到整个江门五邑地区。这两个范围我觉得都不是提问者或者我认为中的江门。
在我认为江门,在风水范畴讨论的江门应该分两部分讨论,第一是指蓬江河北岸一带,现在的长堤、水南一带,以及东至炮台、甘化厂、北街等一带。这个区域连贯了北街港至堤西路,包括了历史上的“江门镇”或者“江门城(Kongmoon City)”及旧蓬江区的主要部分,这个地方我称之为“老江门”吧,这是也我讨论的是核心部分了。
另外,我更个人更倾向于将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一起讨论,我在此称之为“大江门”,当然叫“大新会”也是可以的。原因有三:一,蓬江区和江海区的属地原来均属于旧新会县;二,山水相连,地形地貌更加接近——典型的珠三角的河网交错冲积平原,和五邑地区的其他的四市山地坡地为主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三,三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老江门的很多人是来自新会。
————华丽的分界线————
风水讲究的是藏风聚气,谋而后动。
在讲江门风水之前,先讲风水在此讨论的重点:地运,山形,水势。地运就是机会,山形水势就是指本地的山水面貌,所谓“山管人丁水管财”。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最重要的是“水口”,水就是财,财动而人聚。人是追逐生机而来的,有水自然有生机,运至之时必能聚旺人事,发展成为都市。水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讨论江门的经济活动必先由水讲起。
山代表人丁,山形对居室有吉凶之影响。好的山形能够给让人安居乐业,差的山形则让人辛苦易病。江门的山形普遍较好,使江门成为一个可以让人安居乐业的地方。我会在后面讨论山形对江门的影响。
至于地运,讲的是经济的趋势,这是最后讲述。
——————华丽的分界线————————
很多人都讲,老江门是典型的港口(码头)经济,港口经济讲的就是“水”。
江门的水从何而来呢?西江。西江源于云南,过千里,经滇黔桂粤四省,西江水量充足,自然带来丰富的财运。
江门的港口可分为内港和外港两部份。内港是蓬江河长堤一段,外港是北街码头。先有内港然后有外港,先说内港。从时间发展的先后,先说内港,再说外港。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蓬江河自东北而来,在礼乐的文昌之后一分为二:
蓬江河在分叉前的这一段就是是老江门内港的最繁华的地方,堤西路。此处有两个重要的风水特征:丁字形的河道交界,睦洲河直冲堤西路,有煞气;礼乐文昌是一个三角形的半岛,直插堤西路,这个煞气直至中山公园才停止。常言道,要快发,斗三煞。此处最终在的贸易商行在迅速崛起,并且各类的码头也由此沿河边发展,堤中路、堤东路,最后到炮台天沙河和蓬江河交汇处才停止。现在长安路步行街就是其中个典型,过往江门最主要的商业中心都集中于此,而由长安路、江会路交界所形成的商圈则是当时江门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这个是老江门的发迹的地方。
为何现在现在的现在蓬江河的南北岸相差这么大,堤中路一带尚可,但是对岸江南路的差得太多了,为什么?是风水的原因吗?
为何过去繁荣的是北岸,不是南岸。最主要的原因的是北岸的货运更加便利,因为北岸和会城之间以陆路连通,而南岸则还需再经一次蓬江河。另一个原因是北岸的腹地更加辽阔,而南岸上岸之后就是山。此外,在江门的形成过程中,北岸的河岸线是变化的,最初是在中山公园、蓬莱山脚一带,然后逐渐收窄,新出现的河岸、土地等都带来机会;而南岸的河岸线都是比较稳定的,比较稳定机会则少一点了。这个未必和风水布局有关,但是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契合了风水之道。
国内有不少的城市都以河流的交汇处作为旧城的中心,但是以河流的分叉的之初作为城市的中心则比较少见。
这是外国某个城市
在历史上,南北的相差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在短期之内都没有改变改善,
过去,在内河航运时代,水更代表了“路”作用。路通财通。经济活动的都是从河边开始,然后逐步往内街、横街渗透。越近河边,生意越好。常安路则是沿岸道路中的最繁盛的一条,整条常安路从长堤起,贯通众多的横街窄巷,仓后路、紫茶路、莲平路、象溪路,直到中山公园。
但从改革开放起,陆路交通的作用代替了水路交通,省政府最终禁止了内河客运,货运的作用也大大降低了,江门河的作用就要反过来,只能按照一般的水来看。怎么看呢,阴气界水即止。过去的越近水边越旺的情况要扭转过来,现在是越近运输干道越旺,越近水边人越少,生意自然越差。
当然,说的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的,因为历史始终在进步之中。例如,河南的江南路虽然是阴地,但不代表永远只能做阴地的生意,随着附近几个楼盘的落成,人流量始终是呈上升态势,只不过这个上升的速率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
——————————华丽的分界线————————————————
内港码头的繁荣,本质上是新会的商业中心向东移动的结果。
而江门能够扬名海外、外国的邮政地图中标记为Kongmoon City ,完全是得益于外港码头。简直是将江门的历史地位提升了一个层次。
好吧,还是先看地图吧。西江从三水和北江短暂交汇之后,转向东南偏东的方向流去,从此段开始直至注入南海之前,北街港是西江最好的河港位置,没有之一。
北街港码头的风水特点。
来说自西江干流到潮连沙滩处一分为二,西面的这个水道来水大,到现高沙码头处先束一下,然后再到北街港;去水口有重重小山阻隔,古猿洲如金箱玉印,鲤鱼山、马山等挡住了去水口方向,最后在外海码头处拐弯继续南去,外海码头处也是此段西江中一个狭窄的一段。整个北街港的形状就像一个钱袋的形状。
如果站在中心医院的顶楼向东望去,简直看不到西江的出口,水都停在了北街口一带;聚水,就是聚财。
此外,北街港作为优质的港口的条件也是相当过硬的:港深开阔,江门河可直通三埠,此外南岸北岸都有开阔,可发展的空间大。北街港也是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过去,云集了海关、码头、火车站、医院、学校、教堂等,从滘北到潮连的芝山都是停泊货轮的码头,十分兴盛。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之。
当然,现在的北街港及周边环境已经和当年相比已经大不相同。普通市民若非要去看医生也不会去北街,这个地区也基本上与城市的中心无缘。
现在市区的两个主要的码头的位置在高沙和外海,一个在北街港的上方和下方,目前在珠三角范围内并不出众。
——————华丽的分割线————————
说一下,大江门/大新会的贸易及行政中心的变化。
据历可查,新会的贸易中心在过去的一千数百年一直在做一个向东移。西江水带来大量的泥沙不断改变着本地的地貌,可以讲,码头的位置早就了贸易中心的位置。码头的位置一路由西往东迁移,从最古老的司前,到近几百年的会城、都会、江门最后到了北街,贸易的中心也随之前往一路往东,到了江门。若非建国之后国情的改变,那么我相信江门的贸易中心最终会移至北街。
这个变化在交通工具也是相当直观,由乡间小船到内河轮船、最终到远洋货轮。
但区域的行政中心却没有伴随码头东移,从司前、会城、都会然后回到了会城,没有随迁到江门。贸易中心和行政中心由此分开,各自演绎,当然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风水上能看到这一点吗?
除了远古的司前之外,经济中心迁移基本上也是随之圭峰山的余脉一路向东的。
从圭峰开始,经都会、奇榜、范罗岗、狗山到蓬江河南岸的飞鼠山、白水带的大华山、鸡山、牛山,最后到西江边的马山才停止。
至于为何当时的行政中心并没有去到江门呢,并不完全是风水的因素,人的因素更占主导——好不容易建成的县城衙门,搬迁的成本有点高。有人猜测是因为圭峰山的风水原因。
圭峰山的风水有何特点呢?顾名思义,圭峰山的形状似玉圭,玉圭是古代一种尖形的礼器,也代表地位。圭峰山也是如此,山尖型美,常言道“尖山发贵”,古时候的父母官当然也希望的自己的官运亨通,将县治设置在圭峰下面的会城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当然啦,受益的并不只是当官的,对广大的读书人也是有帮助的。新会历代文人辈出,肯定和圭峰山的风水有关。
至于江门这边的山,以圆矮为主,并且山体的都是覆盖着泥土、植被丰富的。所谓“圆山发富”,这一带的居民生活富足。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老江门人的生活好像比江门周边会好一点。当然,这个就无法考究了。
————————华丽的分割线——————
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之后江门的经济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城市。感觉改革开放之后,江门的经济都没有发展,只有最近几年才有起色,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有点沉重。有人会说是管理阶层、制度、时势等等。但我的答案仅针对风水。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部分人感到不舒服。当然,任何时候,一个地方的发展都不能只依赖风水;或者将发展得不好的原因都赖在“风水”,始终是事在人为,风水的作用就像水流,经济就像小船,只是顺水行舟容易、逆水行舟难而已。
首先不能单独讨论江门在珠三角的经济地位。珠三角都是一体的,珠三角天然的中心是广州。此外,深圳是区域内的副中心,深圳在珠三角的地位是不能简单的以风水单论。这个正如不能单论广东的经济,是要结合中国的风水讨论的。
在七运期间(1984-2003)是兑卦,旺西方有山、东边有水的地方,因为山管人丁水管财,有水的地方更富。
在地图上可知
读图:上图中白色的地方就是建筑物覆盖的地方,一般而已有建筑物覆盖的地方工商业也比较发达。
首先在七运,整个国家的运势都是不错的,明显是旺东边,特别是东边发展,东边有水、并且可以收住水的地方会更加发达。
珠三角所有的运是从广州起,往东。这个期间珠三角的东岸都发展得很好,深圳东莞市特别明显,深莞的东部都是水,所有发展特别迅速。惠州也是相当不错,但是惠州始终是远离广州,发展也是较后的,此外惠州山多也影响了发展的效果。再往东就是潮汕地区,但与珠三角相比始终会慢一点。
此外,在珠三角西岸的城市发展也是不错的,因为珠江口的水也是相当的大,这段时间顺德、中山、珠海等地的发展速度也是相当的快的。
那江门呢,东面是西江,西江的宽度和珠江口的相比是相差太远了,这个发展的速度就是江门和中山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所以江门在七运中是有发展的,只是很慢而已。
又,老江门的西面可望圭峰山、东边是西江,所以江门的发展好于会城。
那么八运呢?
在说八运之前,先搞清楚七运什么时候结束的。七运和八运的交接是在2004年的立春,才算结束,此外要算上江东挂,这个七运的旺气会再延长10年。
从2004年起,旺东北山西南水。在珠三角还是以广州为中心,广州的东北是有山的,所以这段时间花都、从化有了发展的机会。山的作用始终是小了一点,重点还是在于水。
珠三角的西南方是水,西南方有广州开始,首先是佛山,佛山合并了四个市县变成了新的佛山市,然后修建了佛山一环等基建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原本落后的三水及高明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然后再往西南就是江门了
从小地方来说新会发展的地方是东北有山或者西南方有水的地方,如会城的发展首先自潭江边开始,然后往里面逐步发展。
大广海湾战略是否可行?
常常提及大广海湾,是否真的可行?
首先,广海湾的自身的风水相当不错,广海湾水深开阔,有如张开的双手将水抱住;水自银洲湖而来,而银洲湖的水来自潭江,代表江门五邑本土的力量,利用部分来自西江,西江的水当然是更加有力。由此两方面的力量汇集当然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银洲湖的水经黄茅海、狮子头湾、三峡口、然后到广海湾,在海湾内停一停,然后从下川岛西北部经镇海湾再注入南海。
风水上的优势:水深开阔,广海湾左右两边如双手将水抱入怀中,就是抱着钱,是可以发达的风水;八运西南水运,广海湾“食到正”;前面有川山群岛作金山玉印,又是钱;川山群岛能挡住部分的风浪,
劣势:水来自银洲湖,但水量不大;南面有川山群岛
能够停留而非砂飞水走,代表此处是有聚财的力量。最后在下川岛处流走,
(2015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