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丰毅关于投资分析的一个旧事
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有感而发。
郭德纲有一个著名段子:
“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当年,我也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情——
我曾和一个投资尽调说,“你查的那个创业者不行,运气不好,我认为不应该投他,如果要投他也是让他的合作伙伴来做公司ceo。”
同样的错误,我对那个尽调说了不仅一次,而是两次——
“你的老板运气不行,运气不好,我认为他这段时间应该保守,不应该乱投资,如果要投他要做投资这一块,也是应该让运气更好、能力匹配的的合作伙伴来做公司ceo。”
那个尽调就如同郭德纲口中的火箭科学家,没有拿正眼看过我一眼。
故事大概发生在2017年底或2018年年初。具体的时间地点都忘了,大概是我外出服务,在和客户吃饭期间,客户遇到了一些朋友,他们知道我的职业之后就起哄要求试一下我的业务水平。公开场合,点到即止,要说也就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反正都只说优点。
有一位是客户的朋友的朋友,据介绍他的职务是投资尽调。当时我给他分析了一些,他说了一句“很行(hang)”,然后直接我说的都是话术。他旁边的一位朋友就说,要不算一下尽调的刚刚查过的一个创业项目,看看我和专业尽调的差距。
我当时就来劲了,于是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就有了上面的第一段话,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说了一大堆,但大体也就是那个意思。
尽调说,这没啥意思,毕竟成功率从来就是低,多年后才知道结果;他自己也不说自己的看法。另一位朋友就说,那就算一下尽调的老板吧,这个他们都知道,能够判断我说得是否正确;尽调提供了一个大概的生日之后(不知道是他不知道还是其他原因,反正就是不肯定)。
我知道这就是这就是自讨无趣,不应该再说了。但架不住客户怂恿,还是说出来了自己看法,毕竟平时算多了,在有大数据统计作为依托情况下,即使没有准确日期,我算了一下前后几天的可能性,基本都指向同一个结果,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第二段话,原话当然不可能是这样的,但大体也就是那个意思。
然后补充分析如下:“你的老板,从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就已经开始走坏的运气,这个低谷会延续到2018年年初;看上去满眼都是机会,实际上全部都是陷阱,危机四伏;2018年稍微缓和一下;2019、2020、2021连续三年都是低谷,会重复2017年的状态,看上去到处都是机会、实际上都是陷阱,全部都是坑,并且开始的时候都是小有赚头,然后就是一个大坑;不要独当一面,要退居幕后……”
熟知我的朋友,应该从看得出,上述这样一段文字在很多名人的案例中出现过,毕竟排列组合就那么多种。
如果要画图,大概是这样的:
我说完之后,他冷冷一笑,也没有正眼看我一下,就低头看手机了。他的朋友们其实是不想听这些,想八卦一些私生活什么的,以为我会知道或者能算什么的。但这些就没办法建模分析。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可能就是鄙视吧。类似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几年发生过很多次,如果不是主动找我的,被鄙视或冷漠对待是大概率事件。
在他们的面前,我的分析方法都是歪门邪道,他们的分析和调查才是科学、正统。其实不管我的分析结果如何,他们都是顶级院校毕业,能听我分析已经是很给面子了。鄙视我是必须的,相信玄学就是政治不正确。
即使有认同我的朋友,也会认为我的这套分析方法上不了台面,没办法走向普遍应用。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也是工科毕业,在生产现场工作很长时间,也算是一名准工程师。虽然我是用理工科的思维总结出的分析框架,对分析的准确性没有任何怀疑,但我也对这样的分析方法走向台面的前景担忧。
从2018年的某一个时刻开始,我有意将服务的内容慢慢偏向了创业服务,更倾向为客户根据自身的能力、运气、人际关系等提供创业方向的分析,提出建议或意见、或者提供团队、场地分析规划等;也更加留意投资创业方向的新闻,也开始写相关的分析、评论。
前段时间,客户和我聊天,聊着聊着他说到了那个尽调的老板,如我当时所说,确实陷入了一个低谷,问我有没有破解的办法。其实,至今我也不知道他口中的老板是谁,可能当时有人提过,但确实是没有印象了。
运气的低谷,哪里能有办法破解,反正我是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是可以逆天改命的方法,有的只有顺其自然,该隐退就隐退,该让贤就让贤,反正都风光了几十年了,何必和自己过去呢。
走好的人不会找我,找我的人大体不走好运,此乃常理。走好运而找我,此乃非常理。
最近琐碎事情较多,为一个高知计算完之后又被鄙视、奚落一番,心烦意乱,于是写了这样个旧事以兹分享。
最后,关于投资决策,我,李丰毅是认真的。